English

高级检索

数据导出
分享到:
标识符 CSTR:16397.09.0G01001215
资源中文名称 狂犬病小鼠模型
资源英文名称
疾病概述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a)、疯狗病等。狂犬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该病毒主要是通过动物咬人时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而受到感染,其潜伏期一般为2-8周。病毒侵犯脑脊髓,主要症状为嗜睡、焦虑或烦燥不安,咬伤部位疼痛或感觉异常,怕风、怕水,喝水或听到水声就引起咽喉肌肉痉挛,吞咽困难,痛苦万状,随后发生瘫痪、昏迷,最后死亡。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由于狂犬病是致命性疾病,至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如不及时处理,一般会在50~60天内发病,死亡率为100%。
实验动物背景信息

系统研究狂犬病的关键环节是动物试验,由于狂犬病毒的易感动物多,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感染狂犬病,所以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模型研究。但不同动物的发病机制不同,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狂犬病毒株的致病性不同,以及感染的模式、宿主的免疫状态、狂犬病毒不同的敏感性等。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建立和使用最多的动物模型为小鼠模型、犬模型、猴模型和蝙蝠模型等。每种动物模型都有其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应该依据研究目的进行选择。蝙蝠是欧洲和美洲狂犬病毒的重要储存宿主之一,北美、拉丁美洲和欧洲对蝙蝠狂犬病研究较多,国内未见使用蝙蝠模型的报道。

模型制作方法

1. 小鼠感染:三嗅乙醇0.6ml麻醉动物,从小鼠眼窝后缘眼角的斜上方进针,减少对小鼠的损伤;进针深度为3mm,使用塑料管控制进针深度,保持结果均一性;缓慢推入病毒液40LD50/30μL,避免小鼠颅内高压;拔针时辅助按压手法,减少漏液。

2. 临床症状观察:病毒感染后,每天观察2次,上午、下午各1次。病毒感染时,密切观察约2小时,注意给药后30分钟内的反应。详细记录动物出异常情况、动物死亡的时间等。并对整体观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 组织病理学观察:取感染小鼠脑组织,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神经细胞胞质出现内基体,特殊染色和荧光染色阳性即可判定狂犬病病毒感染阳性。

模型表型数据

1.  临床表现

动物感染后连续观察14天,正常对照组无动物发病或死亡。病毒感染组动物陆续表现出四肢瘫痪、自主运动受限等狂犬病典型症状,最终发病死亡,见图1。感染后第9天死亡2只,第10天死亡4只,第11天死亡4只。

图1  DENV感染小鼠体重变化情况及临床表现

2.  病理变化

     取感染动物安乐解剖,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发现脑干血管周围炎细胞袖套状浸润,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嗜神经细胞现象,见图2。进一步放大发现,在海马回神经细胞发现病毒包涵体,部分神经细胞核消失,发生空泡病变,见图3。使用曼氏染色和荧光染色,在动物脑组织发现明显的狂犬病毒包涵体,见图4。

图2 感染动物脑组织病理照片(100x)

图3 感染动物脑组织病理照片(200x)

图4. 感染动物脑组织病理照片(400x)

图5. 感染动物脑干组织特染照片(400x)

动物模型的评价与验证
保存方式
合作方式
相关文章 1.蔡方舟,陈倩,佟巍,李丹,王卫. 小鼠抗狂犬病毒IgG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9,29(11):85-90。
备注